这个武汉人真敢讲.....她是谁?
医师报 2020-03-04 21:08:00
来源:德国优才计划
近期有这样一段视频讲话传遍全网:
“医院要创收,老百姓也骗保”
“在国外感冒是不需要看的,回家喝水就行了,但在我们这,中国让老百姓都回家喝水,那医院就喝水了!”
“现在中国医院用药是,安全,无效,利润高,就是可用可不用的辅助用药,我们现在制度,大量钱浪费了,我们如果能把制度设好了,老百姓是可以得到很多福利的。”
这么敢讲!
可这些话有没有说到你心里去呢?
这么透彻入骨的分析,
这么一针见血的高论,
她是谁?
她就是北大教授,李玲。
六零后的她,出生于湖北武汉,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物理学专业,之后在武汉大学,她先后获得了,物理学和经济学两个硕士学位,然后留校任教5年。
八十年代中,作为学霸的她,前往美国匹兹堡大学,又先后获得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,后来在美国,她一路做到了,马里兰州立大学的经济学终身教授。
这样优秀的她本可继续留在美国,享受终身教授的高福利,高待遇,然而就在2003年春夏之交,那个举国陷入“SARS"的危机时刻,她却拖着箱子,走进了北京大学。
离开美国之前,中国发生疫情的消息已经传遍世界,但情况究竟有多严重,控制到何种程度,只能凭想象。
马里兰州政府向居民发出通知,告诫每个人“不许到中国去,去了一切责任自负”。可她还是坚定的去了!
此次是她应北京大学,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邀请回国的,这个开端显得异常冷清,那时的北京,无论街上还是学校里,都是空荡荡的。
在“非典”带来的高度戒备和恐慌气氛中,这个全世界最有活力的国家心脏,北京一度近乎停跳,她说:“到处都封着,所有门都关着,所有聚会都取消,整个城市的经济几乎骤然就停下来了”。
因为“非典”,原医改方案“悬崖勒马”,回国后,她除了担任北大教职,还开始了学校和国家的科研任务。
下基层调研时,她才发现,自己的专业领域在国家的统计簿上,究竟处于怎样的地位。她说:那时,问一个地方领导,特别是县委书记、县长,报起所有的经济数据来如数家珍:多少GDP,多少产值,甚至多少牛多少羊,恨不得多少鸡都能给你报出来。
但是你问跟人相关的数据,比如婴儿死亡率多少,孕产妇死亡率多少,人均预期寿命多长,他们不知道。
我就觉得挺纳闷的,然后一想:喔,它们跟GDP没关系,因为GDP不算人哪。”
更进一步了解基层情况之后,她意识到:在“非典”面前的中国,其实曾经是很幸运的。如果疫情不是仅仅在几个体系健全、动员能力强的大城市蔓延,而是深入了乡村,情况会不堪设想,因为基层服务体系“已经完全垮掉了”。
“2003年回国时,老百姓看病贵,看病难是一大抱怨,当时发改委已经几乎要出台一个文件,参照国企改革,抓大放小,留几所医院,然后其他的全部给卖掉。”基本医疗服务并不挣钱,甚至赔钱。
如果比照国企改革,医疗资源将在市场的自然配置下,大幅度向城市倾斜,基层将逐渐变成一个空壳,面对“非典”这样的公共卫生危机,将不堪一击。这个过程实际上,已经自发进行了相当一段时间,但看到它的风险的人并不太多。
而恰巧的是在那份文件一锤定音之前,“非典”来了。
“非典”之后,医改悬崖勒马,内部争议声四起。她回忆说:“当时吵的,哇......”,“整个就开始讨论医改应该往哪个方向走,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,能不能照搬经济领域的、国有企业的改革来做?政府和市场的职能和边界是什么?”
......
现在17年过去了,医改改了也10年了,可还是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,而她从来就是敢把它大胆讲出来。她说:
医疗是最市场失灵的,我的消费我做主,但面对医疗,你的消费你做不了主,医疗如果市场化,那么病人就是强宰的鸡,宰你没商量!
我们曾经的公立医疗体系,那时候没有医患矛盾的。而现在,中国无论是公立医院或是私立医院,都是要创收的,我们的医院没有政府替他兜底,我们的医改并没有实质改进......
她说:医改的人就是烈士,医改,首先要问责政府,改革的制度应该是改政府,因为政府才是制度的制定者。医改要走的就是政府要兜底,让老百姓有信任感,安全感,有幸福感......
她说的这些中国医疗体制现状,您也认同吗?
而就在2020年1月,面对武汉防疫形势愈发严峻之时,她再次挺身而出给武汉市委市政府,提了七点具体建议:
给武汉市委市政府的七点具体建议
此时的中国,亟需当机立断的明智之人,而她也绝对算一个!就像钟南山,就像张文宏,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不唱赞歌,只替苍生说人话!